人工濕地是20世紀70、80年代興起的污水處理系統,以其投資成本低、凈化效率高、維護簡單等優點在全世界迅速發展,廣泛建立用于工業、農業及生活污水的處理,特別適于中小城鎮和鄉村的污水處理。中國對人工濕地的起步較晚,始于20世紀90年代初,現有20多年的應用經驗(吳曉磊,1994)。廣東省位于熱帶亞熱帶地區,濕地植物生長迅速,并可終年生長,人工濕地處理污水具有更優越的自然條件,進一步開展人工濕地的研究和推廣應用,具有更大的意義。

3種紅樹植物濕地帶對磷的去除差異隨進水中的濃度而改變,在進水濃度較低時,如2006年6和8月、2007年8和10月,3種植物濕地的出水濃度相差不大;但進水濃度較大時,如2006年12月、2007年2和12月、2008年2月,此時進水中TP的濃度高于1.6mg·L-1,而SP的濃度高于1.2mg·L-1,此期間不同植物濕地對磷的去除能力差異較大,出水中以海桑濕地帶的磷濃度最高,去除效率較低;秋茄和桐花樹的磷濃度較低,但兩者的去除效率差異不顯著。

微生物、植物和基質是人工濕地功能發揮的3個關鍵組分,植物的存在不僅可以降低污水流速而使得有機物易沉淀(Gopal,1999),還可以直接吸收氮磷營養鹽,通過根系放氧為微生物提供生命活動所需的氧氣,從而利于污染物的分解轉化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