河道治理的基本原則是“全面規劃,綜合治理,因勢利導,重點整治”。具體說,規劃中對河道上下游及左右岸應兼顧,綜合考慮防洪、供水、灌概、發電等方面要求,根據河道變化趨勢,因勢利導,掌握時機及時整治,重點河道先整治,整治一段,鞏固一段。整治時應盡量利用河道上合理開發的已有整治工程,保護沿河城鎮、農村、農田,使河槽遠離洪水威脅的居民點。但對于那些違背自然規律、阻礙防洪安全、影響他人利益的工程必須進行改造,直到清障拆除。

1.水利規劃與城市總體規劃的銜接問題。

水利規劃是城市總體規劃下的單項專業規劃,應該服從城市總體布局,同時城市建設總體規劃應該認真考慮城市的防洪、排水和蓄水問題。水利規劃應遵循以下原則:根據經濟社會可持續發展的需要,針對防洪排澇的現狀存在的問題,以全面規劃、綜合治理、統籌兼顧講求效益、分期實施為原則,正確處理好以下4個關系:即自然環境社會環境與水利綜臺整治相互影響的關系;防洪排澇與蓄水抗旱、水資源合理配置的關系;水利建設與國土資源綜合開發利用的關系;工程措施與非工程措施的關系。規劃應在研究防洪排澇與河道整治工程總體布局的基礎上,提出防潮堤、排水閘、河道等水利工程的規模與功能作為城市整體規劃的組成部分,水利規劃還須考慮與城鎮建設、環境美化、城市景觀、旅游等關系的協調,以提高城市品位,提高人的生活質量為目的。

2.河道規劃。

平面規劃:由于水流的作用,河流大多數是彎曲的,因此在進行城市河流建設時要充分利用河流的自然形狀,力求平面形狀要蜿蜒曲折,而且能夠形成交替的淺灘和深潭,并保留靠山河段,大的深水潭,以及河畔綠地,盡量將原河床及沿岸灘地納入平面規劃中,并確保河道用地寬度。

縱斷面規劃:為了保留或形成蜿蜒曲折的河道,設計時要盡量減少直線型縱斷面,并認真研究是否有建造擋水建筑物的必要,同時要保證干流與支流的連續性橫斷面規劃:在進行河流建設時,尤其是城市河流,兩側灘地較少,占地面積窄小,此時就要非常重視水邊的多樣性,切不可變成千篇一律的模式,使河流原有的自然景觀喪失,同時要確保水域灘地間有過渡帶,盡量不固定河床,使河流有一定的擺動幅度,也不要建造水域淺平的矩形斷面,河床寬度要適中,不畫直線型的橫斷面。

制定河道規劃線,掌握河流的河道特性是十分必要的,但由于中小型河流的河道數據少,很難充分掌握其河道特性,而尋找和積累何流多年演變過程的資料是十分重要的,這時,可對比地形圖及航攝照片或者實地探訪當地老人,了解河流歷史演變情況,這些都對制定河道規劃是極為有用的。

3.水利規劃與城市可持續發展的關系。

1987年聯合國世界環境與發展委員會(WCED)關于“我們共同的未來”報告中將“可持續發展”定義為“滿足當代”的需要為不妨礙后代人滿足其需要的發展,將其確定為2l世紀聯合國環境與發展議程的基礎。90年代來,國內也提出“可持續發展”原則,并成為我國今后一段時間內指導經濟社會發展的基礎原則之一。目前城市發展出現片面追求規模和速度,強調經濟發展而忽視了生態和環境的可持續性發展,新建城區和舊城改造過程中對原有河道、湖泊、水面擠占日趨嚴重,對汛期城市排洪排澇產生不影響由于建筑和生活垃圾淤積堵塞河道。水體污水環境和水質的惡化,嚴重影響城鄉居民生活質量和環境質量,也違背城市可持續性發展原則。因此,水利工程規劃和建設在滿足水利本身的部門需求之外,更應在城市生態環境和持續發展之外增加著力點。